• 四方联手创建南堡湿地自然保护区

    选择其他语言: 15 June 2017 保尔森基金会


    Continue reading
  • 三问时间:斯派克•米林顿

    选择其他语言: 2016年12月07日、保尔森基金会


    Continue reading
  • 拯救湿地,群策群力

    选择其他语言: 2016年11月28日、保尔森基金会 滨海湿地是一类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的影响,并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停歇地。然而,自1950年代以来,受工农业开发、城镇化、过度养殖和入侵物种等影响,中国近60%的滨海湿地已经丧失。根据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保尔森基金会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开展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简称:蓝图项目)的研究结果,在中国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沿海湿地受到的威胁最严重,而受保护程度却最低。现在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大量的迁徙水鸟在中国的滨海湿地停歇,补充食物和能量,然后继续飞往更南方的越冬地。为保护这些至关重要但濒临险境的候鸟栖息地,蓝图项目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Continue reading
  • 湿地•视频︱拯救红腹滨鹬

    选择其他语言: 保尔森基金会 红腹滨鹬每年秋季都要飞越两条危机重重的迁徙路线,才能抵达越冬地过冬。一条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这条路线上的多处停歇地因围填海工程等人类活动而遭到破坏。而在另一条迁飞路线—-经美国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的路线上,红腹滨鹬则因鲎(俗称“马蹄蟹”)的过度捕捞而陷入困境。中国沿海湿地的迅速消失给红腹滨鹬带来极大威胁。让我们通过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的介绍来了解这种美丽、但受到威胁的候鸟。 红腹滨鹬 事实 红腹滨鹬和其它许多鸟类一样,不会倒嚼未消化的坚硬食物,而是直接通过粪便排出。因此,研究者可通过分析粪便内容物来了解其食物消化率。 迁徙途中,红腹滨鹬会在传统的停歇地大量聚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滦南湿地便是其中之一。由于红腹滨鹬的主要食物—光滑河蓝蛤的密度高,每年春季,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80%的红腹滨鹬都会在此停歇、觅食,以补充能量。但是,由于滦南湿地周边地区被围垦,红腹滨鹬的生存已经受到极大威胁。该湿地的保护状况直接决定着红腹滨鹬能否顺利抵达北方、并成功繁育后代。 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的特拉华湾是红腹滨鹬春季迁徙途中的一处重要停歇地,此时正值鲎的产卵季,鲎卵就成了红腹滨鹬的美食。每年此时,大量的红腹滨鹬格陵兰亚种种群聚集于此,我们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看到该种群近90%的个体。但是,人类对鲎的过度捕捞使得红腹滨鹬食物短缺,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据环志记录,最长寿的红腹滨鹬个体至少可以活15年零11个月。1986年,一只红腹滨鹬在美国新泽西被戴上鸟环;2001年,这只红腹滨鹬在特拉华的一次环志行动中被再次捕获,并被放飞。 食性: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尤其是双壳类、小型腹足类和甲壳类动物。繁殖期间也以陆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习性:红腹滨鹬喜欢在浅水处觅食,有时将喙插入泥水中探觅食物,可以吞食整只小型软体动物。虽然红腹滨鹬在越冬地会聚集成群,但它们的繁殖对会占据繁殖领地,彼此往往要相距1公里左右。 保护:红腹滨鹬是全球性物种,《IUCN红色名录》已将其列为近危种。在传统的迁徙停歇地大量聚集的习性使得红腹滨鹬易受污染和关键食物资源丧失的威胁。河北滦南湿地的红腹滨鹬种群数量最高时曾达6万只,但近年来由于周边区域的围垦等因素,2015年其数量已经下降到2万余只。在北美洲,红腹滨鹬有三个亚种,数量也都在减少。从1980年代中期到2003年,从北美洲迁徙至南美洲越冬的红腹滨鹬种群数量已经减少了50%以上,而被列入美国“联邦受胁物种名录”。2012年的调查显示,红腹滨鹬三个北美亚种种群的繁殖个体总数约为13.9万只。北美红腹滨鹬被列入“2014年美国鸟类状况观察名录”,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保护行动,这些种群将成为受胁或濒危种群。   原文: http://www.paulsoninstitute.org.cn/index.php/paulson-blog/2016/11/08/video-saving-the-red-knot/


    Continue reading
  • 五点须知:中国滨海湿地

    选择其他语言: 保尔森基金会 数百万的候鸟已经回到中国滨海湿地,在此停歇,为前往南部越冬地的长途飞行提供补给。但是,因为工业和农业扩张,鸟类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湿地正急剧消失。 希望尚存:中国政府正推动建设生态文明,以更好地平衡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逐渐提高对珍稀湿地保护的关注度。 以下五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滨海湿地: 滨海湿地是中国最濒危、保护力度最弱的生态系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超过60%的滨海湿地已被破坏。根据保尔森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2015年10月共同发布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显示,中国已经损失了53%的温带滨海湿地、73%的红树林和80%的珊瑚礁。仅有24%的滨海湿地被列为保护地,远低于全国湿地平均5%保护水平。 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湿地可以进行营养物质循环、储存碳、净化水体、吸收污染物,为许多鱼类种群提供产卵、哺育的场所,并提供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微生物。湿地保护沿海城市和居民抵御海平面上升和包括台风在内的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影响。 滨海湿地是候鸟生存的关键:滨海湿地为全球候鸟提供了繁殖、停留和越冬的场所。在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中国境内。这些迁徙水鸟中,至少有27种迁徙水鸟处于受胁或近危状态,其中24种以中国滨海湿地为主要栖息地。 滨海湿地是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屏障:中国一半的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沿海人口占全国的40%,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60%。滨海湿地可以保护我们抵御与减缓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带来的负面影响。滨海湿地在支持沿海地区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滨海湿地保护红线即将告破:


    Continue reading
  • 区域联动,共同推动黄渤海湿地保护

    选择其他语言: 保尔森基金会 昨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和保尔森基金会,在秦皇岛北戴河共同举办“北戴河滨海湿地及水鸟保护国际研讨会”,旨在更好地推动中国黄渤海滨海湿地及水鸟的保护工作,促进“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部分政策建议的落实。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保护组织的专家、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黄渤海地区部分省市政府的代表等参加了研讨会。 黄渤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泥质滩涂湿地。这些湿地不仅为我国和周边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各类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也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EAAF)上数百万只的候鸟提供了关键的停歇地和栖息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意义。然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已导致60%以上的天然沿海湿地丧失,目前每年仍以2%左右的速度在丧失。黄渤海区域的滨海湿地面积也大幅减少、功能减退。与滨海湿地这一变化趋势相关的是,近年来有多份研究报告指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内水鸟的种群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光是鸻鹬类就有27-33%的种类出现了显著性的下降。 [caption…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