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不该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上建水闸?
选择其他语言: 刘琴, 中外对话 2017年1月9日 中国江西省已着手准备在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与最大的河流之间拦起一道水闸,目前这一计划正遭到激烈辩论。
Continue reading -
拯救湿地,群策群力
选择其他语言: 2016年11月28日、保尔森基金会 滨海湿地是一类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的影响,并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停歇地。然而,自1950年代以来,受工农业开发、城镇化、过度养殖和入侵物种等影响,中国近60%的滨海湿地已经丧失。根据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保尔森基金会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开展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简称:蓝图项目)的研究结果,在中国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沿海湿地受到的威胁最严重,而受保护程度却最低。现在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大量的迁徙水鸟在中国的滨海湿地停歇,补充食物和能量,然后继续飞往更南方的越冬地。为保护这些至关重要但濒临险境的候鸟栖息地,蓝图项目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Continue reading -
中国“湿地危机”:湿地保护迫在眉睫
江苏省滨海湿地区内潮间带淤泥质海滩(滩涂)为亚洲最大规模的同类型湿地,为勺嘴鹬、黑嘴鸥、小青脚鹬等濒危候鸟提供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是其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EAAF)上重要的“加油站”。然而随着沿海开发建设速度加快,一些传统威胁因子对滨海湿地的负面影响逐步加大,同时又新增了一些威胁因素。正如《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中提到的“(本省)滩涂围垦力度持续加大。本区(滨海湿地)滩涂围垦历史悠久,有效增加了可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了沿海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滨海湿地面积急剧减少,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缩减,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正值一年一度世界湿地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发布了题为《抢救江苏东台条子泥》的关于东台滩涂保护纪录片;与此同时,澎湃新闻发文《中国“湿地危机”:大规模围填仍在进行,8亿亩红线或被突破》,强调江苏省滨海湿地正在面临着来自“百万滩涂”围垦项目的巨大威胁,其中就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滨海湿地”的东台市沿海滩涂湿地,而东台条子泥围垦项目计划面积多达40多万亩,一期已围填10.12万亩,二期计划围垦12.67万亩,正在报备国家海洋局审批。EAAFP轮值主席、中国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EAAFP首席执行官Spike Millington先生,EAAFP黄海生态区特别工作组中国代表张正旺教授,EAAFP中华秋沙鸭特别工作组主席雷光春教授分别就沿海滩涂围垦在采访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点击查看澎湃新闻原文
Continue reading -
沿海水鸟调查这8年
文章作者:白清泉 文章来自《中国鸟类观察》2013同步水鸟调查特刊 导言 当迁徙期末尾,看到补给多日的鸻鹬类水鸟离开鸭绿江口重新上路,在黄昏的天空中成群振翅高飞,大叫着呼唤同伴,开始下一阶段数千公里路程的迁徙,我就开始理解新西兰北岛每年3月初的斑尾塍鹬欢送节,欢送那些要开始1万多公里连续7天的飞行才能到达黄海北岸的鸟,人们为斑尾塍鹬加油,为生命喝彩。相信每个目睹此情此景的人都会感动于此: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旅程,我们也是其中一员。 作为一个团体,我们是由一些自发的志愿者组成的“乌合之众”。我们热爱滨海湿地,关注鸻鹬类等迁徙水鸟,钟情于那些人与鸟的难忘瞬间,执着于和湿地、水鸟的约定。我们就是——“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项目组。 始于2005年9月,截止2013年10月,已8年有余,累计98轮次调查,从未间断。 简介 “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项目” 是由中国大陆沿海的观鸟爱好者自发组织并实施的,以中国沿海水鸟为监测目标的定期水鸟普查活动,每月约定同一日期开展一次调查,日期一般选择在周末和天文大潮期。至2013年10月,已经持续超过8年,累计98轮次调查,从未间断。 中国沿海有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台等省市区,涉及的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长达1.8万公里。这个庞大的范围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一些重要的滨海湿地分布在这个范围之内,其中包括若干个国际重要湿地。这些湿地对于鸻鹬类、雁鸭类、鸥类、鹤类、鹈鹕等水鸟类群的迁徙、越冬、繁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沿海地区也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而水鸟的分布及变动情况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联,“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项目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沿海水鸟的分布及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为保护沿海重点鸟区和生物多样性提供本底资料。 截止目前,8年来的水鸟调查数据已经分阶段出版了3份调查报告——《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报告》,分别在2008年、2011年和2013年先后出版(2005-2007版、2008-2009版和2010-2011版),这是对各地调查数据简单而初步分析后的阶段性汇编报。8-10年来的水鸟变化走势和迁徙模型分析等时空变化规律正在商讨和大学合作的可能以便撰写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同时,这个由志愿者自发组织的水鸟调查项目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保护组织的关注,项目组的代表也多次受邀参加迁徙路线伙伴、亚洲鸟盟、亚洲水鸟调查、湿地国际、WWF(HK)等国际组织的邀请,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介绍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另外也得到一些荣誉和肯定,获得了2012年福特汽车环保先锋奖第二名的荣誉以及15万元的奖金。 项目起源 这个项目的起源,要从“卷羽鹈鹕事件”说起。2005年3月21日,福建厦门观鸟者蓝添艺在厦门大学上空发现飞翔的14只卷羽鹈鹕,而此前一天,广东海丰“丢”了14只鹈鹕。大家猜测这14只卷羽鹈鹕是从海丰飞过来的,在网络上讨论时提到,两地若能同步开展水鸟调查,将对了解某时段的水鸟分布和迁徙情况有很大帮助。大约是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厦门观鸟会的陈志鸿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论坛的观鸟版上提议沿海的鸟友开展一个月度同步水鸟调查,约定一个日期,各地同时开展,大家对这个提议一拍即合,并决定第一轮次的调查时间订在2005年9月18日。 其实,沿海水鸟调查的起源还有长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的影响,2004年初和2005年初,先后有几个沿海省份的观鸟爱好者作为志愿者参加了由WWF(中国)和国家林业局合作组织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在野外工作开始之前都接受了马克·巴特先生主持的水鸟调查培训会,并随后分组全程参与了各省的野外考察。这些观鸟者在调查结束后,意犹未尽,按捺不住寂寞,不免跃跃欲试,有意在沿海地区开展类似的水鸟普查。而恰好东部沿海地区的观鸟活动是大陆发展得较快的区域之一,具有一定的先天条件。这些大概是促成这项调查的内因。 观鸟网络论坛的发展在这一期间如火如荼,使得联络和交流更加便捷。另外,由于香港观鸟会对大陆的观鸟项目一直持支持态度,随着沿海各地观鸟会和观鸟爱好者的踊跃加入,为统一技术方法、减轻调查志愿者的负担,香港观鸟会从2006年开始给予此项目以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同时, 为了培训新的调查员, 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这项工作,在2006-2010年间,先后由达尔文基金和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资助,分别在厦门、北戴河、东营、如东举办了4次“全国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活动。 截至2013年,参与“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项目”的稳定调查点有:丹东鸭绿江口、盘锦双台子河口、天津、河北沧州、山东黄河三角洲、江苏连云港、江苏如东、上海南汇、福建闽江口、福建泉州湾、广东海丰、香港及深圳湾等13个。此外还有辽宁庄河湾、福建兴化湾、广东溪头等至少16个不定期调查点(详见地图)。 参与野外调查工作的志愿者总数已超过150人,调查员主要是沿海各地的观鸟、拍鸟爱好者,或者各研究机构、保护区的专业人员,所属国籍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调查时间基本都是在周六周日,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志愿参与这项调查。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目前,沿海水鸟同步调查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调查点还不很丰富,一些重要的地点没有覆盖到;具备开展水鸟调查能力且愿意参与的观鸟人还太少;经费的申请还存在瓶颈。目前看来,积极探讨多方合作途径,争取经费是未来水鸟调查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议题。同时,吸收潜在的水鸟调查员是今后长期面临的问题。而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是我们当前必须加强认识和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 调查成果之“1%鸟种” 8年来的调查的成果,让我们对沿海水鸟的分布及种群动态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首先,从达到迁徙路线或全球种群1%数量标准的国际重要鸟种来说,2005-2013年累计至少有75种(详见附表)水鸟的单个地点、单次调查数量达到迁徙路线或全球种群的1%标准,其中鸻鹬类33种,雁鸭19种,鸥类和燕鸥9种,鹤鹳类7种,鹭类和琵鹭4种,鸬鹚1种,鹈鹕1种,1种。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鸻鹬类涉禽的监测结果。作为滨海湿地最为重要的水鸟类群,鸻鹬类涉禽对滨海湿地依赖程度最高,迁徙路过中国东部的鸻鹬类涉禽大多属于长距离迁徙物种,也是沿海水鸟调查组最为关注的类群,尤其是以渤海、黄海为主要停歇地的鸻鹬类,如红腹滨鹬、大杓鹬、大滨鹬等。经过8年的累计统计,个别鸻鹬类鸟种的重要分布地点甚至超过10个,并分属于不同的居留期;有些中国沿海原本缺乏数据的鸟种获得了重要的数据,另有一些鸟种的时空分布得到补充和更新,这是沿海水鸟调查组的重要成就。沿海水鸟同步调查的数据不断被各国际保育组织和相关研究者所引用,对今后开展保育和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 沿海水鸟同步调查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勺嘴鹬、蛎鹬、小青脚鹬等鸟种的监测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另外对大杓鹬、大滨鹬、卷羽鹈鹕、半蹼鹬等鸟种也有重大的发现。 勺嘴鹬。最为重要的发现,首推勺嘴鹬。2011年10月在江苏省如东单次观察到103只勺嘴鹬,其后的2012年10月,由多位国际鸟类专家在同地的调查也统计到106只,估计至少占全球种群30%数量的勺嘴鹬南迁期利用如东周边的海滩作为停歇站,并且利用如东换羽,并有一定比例的幼鸟。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填补了保护勺嘴鹬迁徙研究的一个空白,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此前江苏如东滨海地区,虽然既不属于保护区也没有被划进任何重要鸟区,但随着调查结果所显示出的对勺嘴鹬和小青脚鹬两个濒危物种的关键作用,其保护地位不言而喻。 另外,持续数年在福建省闽江口的观察也充分证明那里是勺嘴鹬稳定的越冬地。中国漫长海岸线上的多个滨海湿地为这个濒危物种提供了功能多样的栖息地,说明保护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对保护勺嘴鹬等迁徙鸻鹬类涉禽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蛎鹬。连续几年在连云港境内发现稳定的中国最大蛎鹬越冬种群,最高数量2600只,达蛎鹬东亚种群的37%。已知韩国的Geum Estuary曾在2001年录得东亚蛎鹬的最高越冬数量5700只的记录,所处纬度与连云港相仿。但近年Geum estuary由于新万锦围海工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越冬蛎鹬的数量显著下降,在过去5年,尽管也有很多较大数量的记录,但是Geum estuary没有超过3215只的记录。按照现有调查数据和越冬地受胁情况分析,远东蛎鹬种群的濒危受胁级别可能会相应提高。连云港作为远东蛎鹬最为重要的两个越冬地之一,新的调查课题已经提上日程,就是连云港的蛎鹬种群和韩国越冬种群之间的交流,并通过协作调查以了解交流的机制并分析深层原因成为一种可能的调查方向和设想。可以说,水鸟调查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并获取新的关注点,是整个团体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是维系水鸟调查员继续这项调查的兴趣来源之一。 小青脚鹬。作为一个“资深”的全球性濒危物种,小青脚鹬享誉数十年。在中国沿海很多地方遍寻不见,很多鸟友曾欲求一见而不可得,这个尴尬情况在近几年由于江苏南部东台和如东一线的突破性发现而被打破,直接的后果是大量精彩的小青脚鹬特写照片随即泛滥于网络。湿地国际的水鸟种群数量估计第五版采用的小青脚鹬估计数量是100-150 个繁殖对,400-600只,但是近两年南迁期在江苏盐城到如东一线的较大数量的调查值显示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值。 2012年10月中旬,在江苏南部沿海以如东为中心的大范围勺嘴鹬调查中,共发现了280只小青脚鹬,这是此前地球上已知最大一笔小青脚鹬记录。2013年9月22-25日,复旦大学博士陈莹和谭坤在东台弥港(此地被包含在上一年度的调查范围内)一地即发现400只,再次更新了小青脚鹬的单个地点最大调查数量。证明了在以弥港和如东为中心的区域,是小青脚鹬极其重要的南迁停歇站,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大滨鹬。和红腹滨鹬等类似,大滨鹬在迁徙停歇站会结成数以万计的大群在空中“炫舞”,“炫舞”的场景是多年来春季鸭绿江口一道美丽的风景。自从韩国新万锦围垦工程结束后,韩国这个原本世界上最大的大滨鹬迁徙停歇站成为历史,约9万只大滨鹬消失了,几年里,其他的停歇站也没有明显增加迹象。所以,大滨鹬的1%标准从3800只减少到2900只,保护级别也变成易危,剩下的大滨鹬种群为完成生命的迁徙,继续在不断缩小的黄渤海滨海湿地挣扎。2013年4月底,在盘锦双台子河口发现了约8万只大滨鹬,这是目前已知中国最大一笔大滨鹬调查数量,此前盘锦北迁期的最大记录是约2.4万只,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由于辽河口周边面积辽阔,以及潮汐等原因,导致盘锦大滨鹬的调查在不同的年份显示了极不稳定的记录,但可以证明盘锦是大滨鹬一个非常重要的停歇站,沿海水鸟调查组需要在今后几年持续关注盘锦北迁期的大滨鹬数量。几乎与此同时,鸭绿江口在4月底5月初记录了约7.5万只大滨鹬,两地合计超过全球一半的数量。 大杓鹬。连续4年在南迁期的鸭绿江口,都记录到数以千计的大杓鹬群体,显示鸭绿江口南迁期作为大杓鹬在迁徙路线上最为重要的停歇站的稳定性,这是本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尤其是2012年7月下旬7,486只的调查数量,是大杓鹬迁徙路线上单笔最大数量的记录。此外,大杓鹬还利用鸭绿江口换飞羽,通过迁徙模型分析,大杓鹬南迁期每个个体平均停留时间超过2个月,这些都显示鸭绿江口湿地对大杓鹬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易危物种,大杓鹬在澳洲越冬地的调查数量持续下降,最近一个版本的1%估计值下降了40只,有观点估计只有约2万只的大杓鹬参与每年的迁徙,现有数据显示黄渤海地区是大杓鹬长距离迁徙的主要补给区,而这片区域的湿地受威胁程度为世界之最,希望更多目光关注这些陷于濒危状态的水鸟。 调查成果之濒危受胁物种和彩色标记鸟 从濒危受胁物种来说,8年来累计记录到22种(详见下表)世界濒危受胁鸟种。极危级4种;濒危级6种;易危级12种。 另外,8年来,累计有11 个国家20 多个地区2千余彩色标记鸟记录,这些彩色标记鸟的观察数据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调查成果之队伍建设 8年来,这支自发组成的调查队伍中的志愿者们经过实践锻炼,野外识别和调查经验在不断提升,并不断有新人加盟。一支初具规模的、经验丰富的志愿者调查队伍已经显现雏形,并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成长,并准备吸纳更多的热爱水鸟、热爱滨海湿地的观鸟者作为调查员。这可能是沿海水鸟调查最为重要的收获和成就,我们也为身为其中一员而自豪。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同时也目睹着对湿地的围垦和开发填占,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一些地点调查到的水鸟数量越来越少,以天津的情况最为明显。不仅天津,多数调查点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湿地的无序围垦和开发填占,已经成为目前沿海水鸟数量减少的突出原因,而这样的境况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知道,欧美国家鸟类保育较为先进的地区的民间水鸟普查常有连续数十年科学而有条理的调查数据,而且参与的人员之多、覆盖面之广、参考价值之高,都令人羡慕,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对于一个民间自发的调查项目,一个还没有专职人员的团体,参加的人员大都是志愿者,大多数人利用业余时间来做水鸟调查的松散队伍而言,做到目前这种状况,我们已经为自己感到自豪了!同时,我们也希望,现有的调查员能继续保持对水鸟普查的热情,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不断扩展新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将水鸟调查持续进行下去。也希望能有新的调查员和新的有代表性的调查点不断涌现。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2008年开始,江苏连云港成为新的调查点;2010年江苏如东又成为新的稳定调查点;同年,辽宁盘锦开始尝试加入;2012年广东溪头,2013年广西北海又尝试加入。毫无疑问,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项目组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团队。8年来的持续调查,是不小的成就,也是全体调查员和协调人的共同努力!希望沿海水鸟同步调查项目,能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下去。 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达1%标准的鸟种 2005-2013年累计至少有75种水鸟的单个地点、单次调查数量达到迁徙路线或全球种群的1%标准。名单如下表,由于部分2013年的数据还没录入,可能还有更多的1%鸟种。
Continue reading -
大连庄河黑脸琵鹭繁殖栖息地及鸟类保护
Read in English 由EAAFP秘书处收集整理 作为灭绝风险最高的鸟类之一,黑脸琵鹭已在1989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至濒危物种红皮书——《亚洲鸟类红皮书》名录中。上世纪90年代,当人类开始关注它们的时候,它们已经只剩下几百只了。1998年,在大连庄河石城乡形人坨(岛)首次发现黑脸琵鹭繁殖地,随后,庄河市王家镇元宝岛被发现是黑脸琵鹭繁殖地。然而,国内外人士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观赏和旅游,近距离影响黑脸琵鹭繁殖栖息;部分游客及公众对黑脸琵鹭的认识和了解不够,保护意识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SGP)的支持下,由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实施的“大连庄河黑脸琵鹭繁殖栖息地及鸟类保护”项目旨在通过采取物理隔离、控制上岛人数,规范观鸟行为和宣传教育等活动,加强对黑脸琵鹭繁殖栖息地的保护。项目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开展实施。 项目地点:大连市庄河市王家镇元宝岛位于黄海北部。这里是我国唯一被确认的黑脸琵鹭的繁殖栖息地。黑脸琵鹭是我国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鸟类,1989年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都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生效年代:1996年。该项目意在唤醒公众意识,保护岛上的黑脸琵鹭和其他鸟类。 存在的问题: 1….
Continue reading -
中华秋沙鸭越冬调查简介
Read in English 由阿拉善SEE基金会资助,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牵头组织的2014-2015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在19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个县市区展开,2015-2016越冬季的调查,将扩展到21个省区市的更多县市。 [caption…
Continue reading -
WWF and China SFA’s MoU highlighted coastal wetland protection
Press Release by WWF Shanghai, China –Highlighted coastal wetland prote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China State Forest Administration and WWF singed the annual MoU today. The signing ceremony…
Continue reading -
两会速递 | 吕忠梅代表:潮间带滩涂正成为地方利益牺牲品
2015-03-09 财新网 在辽宁丹东鸭绿江口的吹海造地(摄影:周海翔) 潮间带滩涂具有地势平缓、利于填埋、无人占有或居住的特点,极易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取廉价土地或开发利用相关资源的牺牲品。 【财新网】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校长吕忠梅教授此次两会提交了“关于高度重视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潮间带滩涂和候鸟保护的建议”。以下为建议全文: 作为滨海湿地最为重要的类型,潮间带滩涂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作用不可替代:它是数百种滩涂生物重要的产卵及育苗场所、渔业资源的重要保障,世界上有超过25%的野生水鸟以此作为栖息地;它可以消纳沿海滩涂污染、抵御台风等极端天气,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巨大。 但潮间带滩涂具有地势平缓、利于填埋、无人占有或居住的特点,极易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取廉价土地或开发利用相关资源的牺牲品,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潮间带滩涂进行了大规模集中围填。尤其是近30年来,全国海岸城市大多进行了不合理的、甚至超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建造海堤、围海养殖活动,致使大量珍贵的潮间带滩涂消失。据数据显示,早在2000年,我国潮间带滩涂资源已损失过半,到2013年底,围填潮间带滩涂达到84.2%。其中,淤泥质岸线滩涂被围填最多,31年间共减少了2326.66公里。这些忽视生态保护、失控而盲目的大规模围填海行为,将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威胁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急需建立有效的潮间带和候鸟保护制度。 大杓鹬抓蟹子 (摄影:周海翔) 一、滨海潮间带湿地和候鸟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虽然加入了《湿地保护公约》并出台了相关制度与政策,批准设立了一批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留住了部分潮间带滩涂,但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十分有限,不能有效控制开垦湿地行为,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部门规划冲突,导致一些重要湿地保护受阻,甚至可能加速湿地消失 根据现行的管理体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由国家海洋局制定,湿地保护与管理由国家林业局行使,由于部门分割且缺乏协调与协同机制。正在实施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未将潮间带湿地保护纳入,如果这个规划得到落实,将会带来25万公顷的潮间带滩涂“合法”消失。调查显示:目前黄渤海沿岸11个填海工业园(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属于可开发区域;而按照林业部门《湿地保护规划》则属于重要湿地,不得围填。目前,辽宁、山东等省划定的“渤海海洋生态红线”也未将大部分潮间带滩涂纳入保护范围,现实中的围填海工程基本上是从潮间带滩涂开始顺岸平推,逐步向海洋深处围填。 2、潮间带滩涂生态服务功能重视不够,经济效益低,违法行为高发 我国目前对潮间带滩涂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围填,二是发展养殖业,目前的潮间带利用方式破坏滩涂资源,严重影响其生态服务功能。据统计,2011年,我国潮间带滩涂生产的水产品达800万吨,占全球总量近20%。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的2011年度报告指出,我国潮间带滩涂的开垦所造成的生态损失(包括水源净化、氧气补给和土壤形成等自然过程)高达1800多亿/每年。如果更多的潮间带湿地被不合理利用,生态损失还会加剧。 一些地方的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和海岸工业园区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大量围填潮间带滩涂未能获得预期经济效益。调查发现,多数填海而建的工业园均不景气,如曹妃甸工业区有一半停产或废弃,花园口经济区三分之二企业处于停产停建状态。且大多数沿海滩涂的工业园区都集中了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如果不能严格控制污染,还可能对海洋安全造成威胁。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禁止在经济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和鸟类栖息地进行围填海活动。”但该规定基本上没有得到执行,违规填埋、未批先填、批小填大、化整为散违规申请填海指标等行为十分普遍,这与填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薄弱、环境影响评价缺失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也有一定关系。 3、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够,海洋生物、候鸟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绝,引发全球关注,影响中国形象 潮间带滩涂为各种不同食性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条件,是鸟类远距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迁途停歇和觅食地。渤海湾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咽喉要塞,每年利用渤海湾湿地停歇、繁殖和越冬的各种水鸟有150余种,数量以百万计,其中有20种鸻鹬鸟类的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由于渤海湾遭到大规模围填,给鸟类迁徙带来毁灭性灾难。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调查报告惊呼“黄渤海沿海湿地观察到的水鸟种的数量每年下降5-9%,极度濒危的勺嘴鹬更是下降了26%,为地球上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所罕见!”据调查,目前至少有33个候鸟种落入濒危、近危状态,令人担忧。鸟类生态状态引发全球关注,对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二、关于加强潮间带滩涂和候鸟保护的建议 目前,我国潮间带滩涂生态状况正在急剧恶化,生态平衡已被打破,部分区域已不可恢复,急需提高对潮间带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的认识,加大保护力度。我国作为《湿地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伙伴》的成员国,也肩负着加强黄渤海潮间带滩涂保护和候鸟保护的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对潮间带生态服务功能的认识,重新评估潮间带滩涂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经济学价值,建立海洋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修订《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将已经规划为可进行围填海尚未填埋的潮间带滩涂,列为禁止开发区。各省市的海洋功能区划也应尽快进行调整。 2、建立潮间带滩涂保护和候鸟保护协同机制 由国家林业局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划定全国海洋生态红线,修改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可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对我国60块重要的潮间带滩涂的分析报告,再结合我国的调查实际,将需要保护的潮间带滩涂列入生态红线,进行永久保护。 由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共同修改完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法》将海洋开发规划和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鸟类生存需求纳入评价范畴,把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3、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潮间带滩涂保护和候鸟保护的联合执法、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司法保护 在新的《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出台之前冻结正在进行的填海的项目。遵守并履行2012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决议“在彻底完成对‘东亚——澳大利西亚’一线生物多样性需求的评估之前,停止批准在该地点对潮间带滩涂进行填海作业的行为。不论其目前处于何种保护状态”的承诺,暂停批准潮间带滩涂的填海项目。 加大涉及潮间带滩涂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信息公开和严格执法力度,鼓励公众参与,鼓励环境公益诉讼,加强潮间带滩涂和候鸟的司法保护力度。 国家海洋局和各省市政府加强填海项目调查,一旦发现违法,及时处罚,恢复滩涂。将潮间带滩涂保护纳入政府生态考核和向地方人大报告工作的内容,明确主体责任,实行严格问责。 来源:财新网 “让候鸟飞”是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发起,全国多家公益机构参与执行的野生鸟类保护公益项目,旨在搭建中国护鸟网络,保护野生鸟类及其野外栖息地。2012年底,“让候鸟飞”成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的专项基金,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候鸟保护为主题的公益基金,并获得合法公募资质。 点击“阅读原文”…
Continue reading -
寻找”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视频及文字源自OPCFHongKong 中华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当前其野外成鸟数量估计不足50只。它们曾经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被认为已从地球上消失,直至2000年才重新被发现仍未绝种, 故它们便被誉为“神话之鸟”。我们两个来自香港大学的大学生今年六月前往浙江离岸海岛见证和研究它们的繁殖过程,以及了解当地中华凤头燕鸥正在面临的威胁。 原文链接,请点击这里。
Continue reading
- 1
- 2